统战理论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统一战线 > 统战理论

人民日报评论部:画出最大的同心圆

发布日期:2016-09-15    作者:宣传部 摄影: 宣传部


是差异造就了万事万物。但如果只有差异,世界也无法成为一个整体。在所有制形式、社会阶层、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的今天,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,求取最大公约数、凝聚思想正能量是多么重要。

共识的土壤是尊重包容而不是压服强制,是相互体谅而不是零和博弈。很多时候,共识的获取不仅需要高的智商,而且需要高的情商;不仅需要宽广的胸襟,而且需要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方法,有赖每一个人付出艰难的努力。而一旦穿过一条条丛林中的小路,一起走到宽阔的原野,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,会让你感到之前的所有付出都是必需的和值得的。从今天起,我们推出增强当代中国的共识度系列本报评论部文章,与读者一同探寻多元社会中增进共识之道。

——

只要我们把共识的圆心固守住,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,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

小到看不见的原子,大到整个太阳系,围绕核心的圆周运动,让这个世界多姿多彩又井然有序。同样的原理,也适用于我们处身其中的社会。将无数个人联结为整体的,是相似的情感、价值,一致的原则、目标。这些看不见的手让思想行动有共通的基础、让社会生活有共同的规则,它们是一个社会产生强大凝聚力的公约数

上周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找到最大公约数的问题。历史上,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,是我们的法宝之一。从这个角度看,增强当代中国的共识度,也是为了弥合不同群体、不同阶层的差异,让亿万人民结成一条牢固的统一战线,画出最大的同心圆。

这两年多来,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:那条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,更加坚实。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双管齐下,深化改革法治中国两翼齐飞,铁腕务实的迅疾行动、推心置腹的思想工作、念兹在兹的民生情怀,让国家上下良性互动、国民信心不断提升。发展的共识、改革的共识、法治的共识、反腐的共识、核心价值观的共识,正在一步步努力中逐步形成。这些共识作为主旋律,与无数个体的切身感受、情感意愿和心理预期不断交织、激荡,汇成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最美和声

历史与现实证明,人心向背、力量对比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。纵观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纷争,从西亚北非推倒多米诺骨牌到美国政府一度停摆,从伦敦、巴尔的摩街头火光冲天的骚乱到极端势力的暴行震惊世界,各国政治危机的相似之处就在于,共识缺失加剧社会裂痕,最终陷入动荡失序。而中国从破除计划经济的放权让利,到今天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;从走出一大二公的大锅饭时代,到在多元时代重新强调国家意识,既是社会螺旋式进步的体现,也是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必然。这样的对比告诉我们,必须抓住人心这一最大的政治,促进和巩固来之不易、难能可贵的共识。

从寻找社会共识到建设共识社会,我们还需跨出一大步。偏僻县城一声枪响,激起混沌真相与模糊认识齐飞,即便最终尘埃落定,立场的裂痕也一时难以弥合;面对公众人物的一段视频,不同观点人士各执己见站队攻讦,断裂的舆论让对话难以进行;即便是成都街头一次交通纠纷,也是你说你的,我讲我的,几无交集的争吵让最基本的判断缺席……如果说,在一些宏大的理念层面,我们已经有了公约数,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,如何使之成为社会生活的前提,包容更多具体而微的不同看法和多向度思维。这是一个社会和谐的问题,更是一个凝聚人心的问题。

增强共识度,说到底是要增强民主的力量。不是谁的声音大、调门高,谁就天然有更多发言权。巴掌打不出共识,嚷嚷也只会让每个人都听不清楚。政治学上有一种说法,叫重叠共识:只要承认合理分歧,就能够找到底层的共识,从而形成讨论的基础。恰如猫有长毛短毛,有黑色白色,但我们总能根据一系列特征,判断出这是一只猫。在公共平台的讨论中、公共事务的决策中,我们观点上可以有分歧,态度上却应有共识;认识上可以有分歧,底线上却应有共识;判断上可以有分歧,规则上却应有共识;现实选择上可能有分歧,未来目标上却应有共识。有了这样的共识民主,才能找到最大公约数,增强整个社会的黏性。

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处理好一致性多样性的关系。凝聚社会共识,同样如此。非一则不能成两,非两则不能致一,一方面是不断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,巩固已有共识、形成新的共识;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、尊重包容差异。毛泽东曾经说过,所谓政治,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,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。只要我们把共识的圆心固守住,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,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,能够团结的人也就越多,十几亿国人终将凝聚成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



友情链接 / Links

新闻热线:0746-6381474  Email:hnkjxynews@huse.edu.cn

版权所有: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党委宣传部(新闻中心)

网站建设: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信息化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