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8月19日至23日,伟德官网中层正职以上干部赴红旗渠干部学院,开展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培训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强化宗旨和使命意识。期间,全体干部深刻领会了“自力更生,艰苦创业,团结协作,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,校园网现推出【艰苦奋斗再出发】理论专栏,刊发部分心得体会文章,供大家学习交流,以激发干部和师生干事创业的动力与活力。
【艰苦奋斗再出发】学习红旗渠精神 助推湘科院发展
黄渊基
红旗渠,被周恩来总理称誉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的伟大壮举,全部由人工凿建而成。十万英雄儿女,十易春秋寒暑,修渠总长约1500公里,其中有70余公里总干渠蜿蜒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。工程之艰巨,条件之困苦,历时之久长,世所罕见。但正是这样一个“在不可能的时间,不可能的地方修建的不可思议的工程”,被英雄的林县(今林州市)人民完成了。她的完成,不仅彻底改变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,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、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,留给后世一条长流不息的“生命渠”“幸福渠”;更重要的,她还铸造了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伟大精神,留给后世干事创业、奋发作为的宝贵精神财富。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近五十年后的今天,当我们站在渠道边上,看着一渠清水绵延而去,闻听身旁清谷幽香鸟儿婉转和鸣,再远眺城市乡村交错点缀星罗棋布,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风光壮美,心底油然而生的,是满满的对英雄先辈们的深切缅怀和浓浓敬意。追昔抚今,我们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的条件已比当年强过百倍,正处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,正需重温历史、重塑精神、重整旗鼓,迎难而上、攻坚克难、砥砺前行,奋力开创发展壮大的新天地。
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叫日月换新天”,有一种干事创业的劲叫“狠劲”。1960年,千百年来缺水、断水,祖祖辈辈想水、盼水的林县人民,在他们年轻的县委书记杨贵同志的带领下,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。但是,“引漳入林”工程面临的首要难题,就是横亘在漳河边的巍巍太行山。面对眼前这道天然屏障,杨贵书记和他的55万人民,发出了“重新安排林县河山”的呐喊。“劈开太行山,漳河穿山来,林县人民多壮志,誓把河山重安排”。于是那年的元宵节,四万大军自带工具、自带干粮、自带行囊上山挖渠了。遇山开道,遇水搭桥,逢崖砌坎,逢壁凿洞。这是何等的狠劲!看看当年,想想今天,学校没有区位优势、地理位置偏远等等,如何还能成为我们干事创业的阻力?
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”,有一种干事创业的劲叫“韧劲”。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全县只有150亩耕地、300万元储备金、3000万斤粮食,28名水利技术人员。但先辈们没有任何顾虑,没有工具自己造,没有炸药自己碾,粮食不够野菜填,箩筐坏了自己编。青年洞地势险恶,石质坚硬,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,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,国家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又明确规定不搞施工。但300名青年突击队“宁愿苦战,不愿苦熬”,持续施工,奋战一年零五个月即凿通隧洞。这是何等的韧劲!看看当年,想想今天,学校经费不足、基础不厚、硬伤较多、外部支持不够等等,如何还能成为我们干事创业的瓶颈?年轻干部们如何还不能冲锋陷阵、攻坚拔寨?
“博大胆识铁石坚,刀光剑影任翔旋”,有一种干事创业的劲叫“坚劲”。修红旗渠也不是没有曲折。开工时大家热情高涨,4万人全部摆在渠道上,力量分散,有的挖错了渠线,有的炸坏了渠底,有的关键工程却拿不下来,工程质量和安全都没有保证,进度十分缓慢。杨贵书记知错即改,盘阳会议及时整顿,决定打持久战,彻底扭转了形势。修渠过程中有班子成员的不赞同,有上级领导的不支持,有群众百姓的不理解,有一些形形色色的人的污告诋毁,甚至还有不少人付出了鲜活的生命。但杨贵书记和人民坚持了下来,咬定青山不放松,任尔东西南北风,只要是真正为公为人民,只要坚持的是自己的初心,再苦再难再多风雨也无惧无悔。看看当年,想想今天,学校发展步伐不快、人才队伍不足等等,如何还能成为我们干事创业的绊脚石?
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,有一种干事创业的劲叫“后劲”。奋斗永不止步,梦想从未停歇。有十年“战太行”的辛酸困苦凝结成的底气和经验,才有后来十万建筑大军“出太行”的工业品牌,才有返乡创业“富太行”的林州大发展,才有今天工商业、旅游业持续发力“美太行”的壮美画卷。英雄的林州人民,怀揣理想、梦想,不断奋斗、奉献,持续前进,续写华美篇章,让牺牲者欣慰,让奉献者无悔,更让后世接力者戮力前行。看看当年,想想今天,我们也一样要继承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们的优良传统,努力站好当前一班岗,共同托起学校发展的美好明天。
历史是一条长河,也是一面镜子,它不仅承载着过去的一切,更饱含启示未来的智慧。追溯岁月的长河,照照历史的镜子,红旗渠精神正如长流不息的红旗渠水一样,会滋养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前进的力量。愿我们每一位湘科院人,都能汲取红旗渠精神的思想养分,在学校发展壮大的蓝图上闪闪发光。